思想教育

  

砼心聚力石榴籽 千里家访新疆行

2022年08月22日 11:20 王静 点击:[]

【受访学生情况】

学生1:艾力亚尔江•阿不都乃比,男,维吾尔族,共青团员,土木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学号2020800850,家庭住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帕依纳普路119号院1号楼2单元251号,在校期间学习方面,能够认真刻苦学习,热爱专业,成绩中等,2020年从新疆喀什六中考入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预科班后升入学院就读;日常表现方面,性格外向,爱好篮球等运动,能够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

学生2:开力比努·卡日曼,女,维吾尔族,共青团员,土木与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学号2020800750,家庭住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托克扎克路118号绿色家园2号楼1单元111室。在校期间学习方面,能够认真努力学习,钻研专业,成绩中等,2020年从新疆喀什六中考入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预科班后升入学院就读;日常表现方面,性格较为活泼,略有内向,爱好画画,能够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

【家长情况】

学生1:父亲阿不都乃比•艾山,55岁,喀什市东城区第三初级中学教师;母亲如先古丽•达吾提,53岁,工厂职工,但因工作病退在家多年。

学生2:父亲卡日曼·库尔班,47岁,喀什地区草原和林业局干部;母亲阿依努尔·祖农,47岁,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护士。

【家庭情况】

学生1:家庭人口3人,主要收入来源以父亲工作收入为主,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学生2:家庭人口5人,有一个妹妹读初中,爷爷81岁为退休职工,主要收入

来源以父母工作收入为主,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家访目的】

了解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学生为主)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教育模式,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真实生活状态和经济条件,以及当地生活模式和文化与内地差异,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许,并和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努力共同搭建起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校协同育人的沟通桥梁和育人合力。

【家访情景】

2022年8月2日中午3点多,我们来到位于喀什市帕依纳普路的艾力亚尔江•阿不都乃比同学家中,他的家长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午餐。在家访中,我们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也向家长宣传了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奖学、助学政策,也认真听取了家长对于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晚上8点多,我们又来到位于喀什市托克扎克路的开力比努•卡日曼同学家中。我们向家长详细通报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认真听取了家长对于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过程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静介绍了家访主要工作任务是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促进民族学生培养质量;同时讲解了学院在民族学生培养过程中一以贯之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关怀上无差异化对待,但尊重个体成长和文化差异,因材施教,用活、用通、用透民族政策,建立家校联系,积极为学生求学、

升学、就业创造条件。家长们都对此表示认同,表达了感谢,并希望学校对学生严加管教,家庭也愿意与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孩子成长成才。

【家长建议】

艾力亚尔江•阿不都乃和开力比努•卡日曼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学校、学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资助、就业等帮扶政策后深受感动并表示感谢,一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督促孩子更加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政府及学校的关心帮助。并希望学校对学生严加管教,家庭也愿意与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孩子成长成才此次家访,进一步增进了学校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庭的了解,也加强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了家校联动,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家访心得】

“感动”二字贯穿了我这次家访的始终。被家长的热情所感动,被学生的自立自强所感动,更被新疆人民建设新疆、促进民族团结的“大爱”所感动。艾力亚尔江•阿不都乃比同学的妈妈不会说国语,但在交流过程中,一直都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能够深深感受到一位母亲把孩子送到几千里之外他乡求学的不舍和牵挂,也能够感受到母亲对于跨越几千里家访的老师的那份信任。谈起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妈妈虽然不能够全部听懂,但是却能够体会到她的喜悦与自豪,能够体会到家庭、学校,老师与家长育人目标的一致。

在开力比努·卡日曼家里,听说了我们老师的到来,八十多岁的爷爷专门来到家里,跟我们交流。爷爷也是毕业后来到喀什的,爷爷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希望孙女在三峡大学好好学习,提升本领,以后好好建设自己的家乡。满怀期待的话语是对孙女的期盼,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既是年轻

一代接过老一辈建设家乡责任的传承,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石榴籽精神的传承。

此次“万名辅导员访万家”的喀什之行,把学生一个个名字代表的符号更具象化,当看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情况,就明白了每个孩子个性化的背后原因。亲身走一下几千里的距离,着实感受到学生的求学的不易。这种面对面带来的交流、理解和宽容,是社交软件所不能替代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让教育有了温度,

让教育有了深度和精度,不仅实现了“身入”,也实现了“心至”。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多了一些宽容与理解基础上老师会增加更多的感情投入,只有走近了,才能看清楚,才能够真切感受到,才能够拉近心灵的距离,才能够提升教育的温度。

此次家访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心距离”,更助力提升了学院精准育人水平,同时也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版权所有三峡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 Copyright © 2015 www.ctgu.edu.cn | 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三峡大学行政楼一楼(443002)
鄂ICP备05003316 | 技术支持:优石设计